English

如何赢得大市场

深化国企改革 打好攻坚战役
2000-01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温源 我有话说

过去,对供电部门而言,“营销”是个陌生的词儿:什么营销不营销的,送电,收电费,不交电费就拉闸,反正不愁你不用电。

然而,曾经紧缺的电力,如今却面临着买方市场的挑战,从1996年至今,我国的电力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状态。

贵州省的供电企业作出了积极的选择:转换机制,开拓市场!逐年大幅度增长的售电量说明了一切:从1992年到1999年,贵州省的售电量从98亿千瓦时增长到230亿千瓦时,年均增长13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用户就这么多,用电量就这么大,何处去开拓市场?贵州省电力公司采取的对策是扶植用电大户,以优惠的条件引进耗电企业,他们提出的口号是:“小利润,大市场;舍利润,求市场”。

遵义市供电局局长黄泽修把供电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比作“欢喜冤家”,“电力市场还是有潜力的,供电企业只想着一家好是好不了的,必须开门办企业,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,实现双赢。”

遵义市有七家大的国有企业,都是用电大户,其中遵义铁合金厂一家企业的用电量便占全市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。前年由于铁合金市场价格下滑,效益不好,遵义铁合金厂拖欠了巨额的电费。扶植这家企业也就是扶植自己,遵义供电局专门组织人员到铁合金厂,摸清了其产品成本与电价的关系,以及该厂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、实际生产能力、产品价格走势和资金回笼情况;然后,在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,做出了让利的决定:在确保完成当年用电量,且当月电费结清的前提下,给予适当的让利。电价的适度浮动,服务的到位,使遵义铁合金厂产品的市场份额上升了12.6%。企业摆脱困境,意味着电力负荷的保持和增长。

安顺面临着和遵义类似的情况,七、八家硅铁厂年用电2亿千瓦时,它们的盈亏对供电企业影响很大。针对这些企业规模小,营销不力的状况,安顺市供电局积极帮助他们疏通销售环节。贵阳市市南供电局采取让利促销方式,使一家欠费达上亿千瓦时的企业不仅年用电量增长了3亿多千瓦时,而且实现了电费结零。

贵州省黄磷生产很多,其产品在国内占有60%的市场份额,当这些企业面临市场不景气、资金周转困难时,供电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,与一些企业签订了缓交电费或让利销售的协议,这不仅保住了黄磷生产的用电负荷,而且使一些企业度过了难关。

然后是引进。外地企业看中的是贵州电力的价格优势,贵州电力看中的是市场增扩。位于乌江畔的乌江黄磷厂就是电力企业从连云港引进来的,两期工程完工,可以增加近亿千瓦时的用电量。电力的优惠使乌江黄磷厂尝到了甜头,这家企业决定再建三期工程,届时将再增加用电量4000万千瓦/时。

贵阳市南供电局小河分局从武汉和昆明引进了两家企业,小河分局向企业免去了线路架设的费用,分别为85万元和19万元,而且帮助他们办理了各种手续,协调了各种关系,使他们提前两个半月投产。

贵州电力企业不光是对工业用电给予优惠,公司规定,居民月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的,超出部分电价每千瓦时由0.344元降至0.26元;配合电网改造实行贴费优惠,在实行“一户一表”的过程中,电表及安装价格由1600余元降至400元;城市亮丽工程电费下调0.177元;宾馆、饭店和社会团体用电下调0.271元。眼前的损失,换来的是新的负荷。

贵州电力的另一个口号是:销售电力首先是销售自己的形象。为了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,贵州供电企业积极协助大中用户设备的检查和维护,坚持上门服务,保证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,电力抢修中心24小时值班;加快营业自动化、实用化,与银行联手增加收费点,解决用户交费难的问题;对客户报装,实行限时安装……

市场开拓和真诚的服务,为贵州电力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。

职工的积极性从哪里来?回答是:从机制上来。按照内部模拟市场规定,供电企业和发电企业一样,必须超售电量才能获取内部利润,有了内部利润才能兑现增量工资;供电企业获得内部利润的考核指标,还包括平均售电单价、线损、电费回收率和旧欠回收比例等。对超指标售电部分,省公司按每千瓦时0.06元计算供电企业的内部利润,亦作为供电企业对用户促销的“资本”。

同时,供电企业将相关指标层层分解,形成二级模拟市场:对供电分局,从试行四大指标承包到半独立核算的营运管理;营业上打破传统的抄、核、收的管理模式,推行指标到人的管理机制;建立上岗、转岗和待岗的动态用人机制;职工收入与指标的完成密切挂钩的用人机制。供电企业的职工说,过去是纪律管人、制度管人,现在是指标到人,机制激励人、制约人。

机制的转换使供电企业的市场开拓和服务,由被动变成主动。而这,也正是整个贵州电力系统得以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